首先,彈琴的坐姿。琴凳的高低要適中,全身自然放松,腰部挺直,上身略向前傾,肩臂放松,既不要僵直,也不要懶散。
只有正確的坐姿才能自然運用兩臂下垂的重量(通常所講的放松)把身體、手臂的重量通過手腕的“傳導”,集中的落在每一個彈奏琴鍵的手指尖上。上下臂、肘部、手腕都不要保留任何力量。
給學生糾正一個壞習慣要比培養一個好習慣要難的多。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那種以爲使聲音有力、結實,就是要把手指拼命往下壓或按的彈奏方法,必須給學生指出:那是“按”鋼琴或“壓”鋼琴而不是彈鋼琴;
壓或按鋼琴發出的聲音呆滯不前且死板,僵硬,而我們要求學生除了手指彈下去有力量外,同時必須有反彈力,(在一定意義上,有時反彈力較彈力更爲重要)才能使聲音明亮而有穿透力,尤其對那些指關節軟的學生(特別是四、五指),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。
還有一些學生,爲了控制聲音,特別是彈奏弱音的時候,他們把手“吊”起來,或把重量控制在小臂或手腕的部位,甚至控制在肩部,其結果,不但控制不了音色,還造成了嚴重的緊張狀態。
哪怕是最輕微的緊張,如果不重視,很可能會發展成有害的習慣或病態的緊張。
只有全身放松,根據音色的要求,運用兩臂自然下垂的力量以及手指一關節水平運動的觸鍵方法,使指尖與鍵盤保持協調,才能使彈下去的音強而不砸,弱而不浮。
手腕既是將手臂乃至全身的力量傳送到手指的一個重要部位,又是調整手的演奏部位的一個重要環節。
手腕在整個彈奏過程中起著承上啓下的作用,因此,手腕要有高度的適應性,切忌僵硬、緊張、上下顛,尤其彈奏歌唱性旋律時,手指越貼近鍵盤,手腕越要平穩、放松。
鋼琴正確的觸鍵方法